在5G技術的加持下,運營商的智慧安防業務如何發展?
安防行業是為了滿足社會安全需求而崛起的行業。近幾年公眾可以明顯感知到,攝像頭逐漸遍布公共空間的每個角落,社會治安變得越來越好,生活變得越來越有安全感。家中有兒童、老人的人們,逐漸傾向于在家里裝上一個攝像頭,以便遠程實時關注家中情況。即使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各種看家攝像頭也逐漸普及,成為防盜或者外出務工子女與家中父母聯系的重要手段。
當前安防產品大致可以分為視頻監控、門禁和防盜報警三大類。市場調研數據表明,2019年中國安防設備市場規模達1360億元,其中視頻監控類產品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達700億元,防盜報警類產品達189億元,出入口控制類產品達269億元,樓宇對講/智能家居類產品達220億元。因此,可以說視頻監控領域是安防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本文將以視頻監控產品為重點,闡述運營商智慧安防業務的發展趨勢。
運營商曾是政府安防類項目的主體
視頻監控從發展歷程上看,可以分為模擬監控、數字監控、網絡高清監控和智能監控4個階段。2006年,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通過“全球眼”“寬視界”等網絡監控平臺切入安防行業。最初的動機是挖掘除電信網絡業務之外新業務增長點。據了解,當時視頻監控業務可以幫助運營商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寬帶用戶ARPU值低迷的局面,并可以有效帶動VPN、專線租用業務和ADSL/LAN接入業務,拉動運營業務的整體增長。
運營商部署的運營級視頻監控業務,均是依托于其自身遍布全國的寬帶網絡資源,通過應用廣泛的遠程網絡監控中心服務平臺,以集中式分區化運營方式將分散、獨立的采集點圖像信息進行聯網處理,實現跨區域的統一監控、統一管理及分級存儲,滿足客戶進行遠程監控、管理和信息傳遞的需求。實質上,運營商是提供了一種租賃建設模式,項目建成后,以租賃方式交給用戶使用,運營商分期收回建設費用,并提供后續維護和運營。
隨著“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大型政府安防項目的推出,各省市積極推進安防設施建設。運營商以穩定可靠的服務質量、強大的運營管理能力及可擴展的網絡資源、平臺規模等優勢,承包了許多政府安防大單,逐步成為政府類安防項目的主體。其中,運營商的承包模式除了為安防行業帶來了視頻監控應用及成熟的運營,還倒逼各大安防廠商設備產品接口標準一致,促進安防行業的規范化。
安防廠商積極轉型,運營商市場份額被壓縮
在政府大型安防項目的推動下,安防頭部企業紛紛調整戰略。2013年,產業鏈中游的安防硬件提供商飛速發展,積極從產品設備廠商向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在行業細分區域下沉,業務覆蓋公安、交通、金融、樓宇、司法、文教衛、能源等行業,迅速在安防市場獲取大量份額,如??低?、大華股份、宇視、科達等安防企業。相反,運營商出于種種原因,在安防領域風頭稍減,更側重于網絡傳輸領域。
從競爭方面來說,運營商與安防企業并不構成“你死我活”的市場競爭關系,畢竟運營商并不提供產品,只提供平臺應用及后續運維,因而需要與行業巨頭進行芯片、產品甚至系統集成方面的合作。故兩者之間更多的是合作與利潤分配的關系。但隨著安防巨頭逐步向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進行轉型,提供從前端到后端的整套產品,兼具設備廠商、集成商與工程商的能力,直接壓縮了運營商的利潤空間。未來運營商角色如果不能有所改變,那么市場境況或不樂觀。
智慧安防將推動行業走向何處?
隨著國家對信息化需求的不斷提升,5G、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的推進,“智慧安防”得以在更多場景推行。“智慧安防”指在傳統安防的基礎上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獲取海量的安防信息并進行智能分析,建立一個多元化和智能化信息采集、視頻智慧應用、大數據處理、保障安全的完整體系。智慧安防也是我國“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視頻監控產品方面看,業內均認同未來安防行業將與5G、AI技術較好結合,監控攝像頭將向更清晰、更“智慧”演變。首先,5G技術推動監控攝像頭走向4K/8K,意味著有更高清的畫面及更豐富的細節。其次,攝像頭AI化,可以實時抓取圖像進行分析推理。同時,5G技術可以極大提升視頻資源的傳輸速度與終端的智能數據處理能力,減少傳輸中的損耗。故5G技術與AI攝像頭的結合,能夠較好滿足智慧安防行業進行大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甚至萬物互聯的需求。
從應用場景方面看,安防將更多應用于商用、民用場景,從傳統的公安、交通、樓宇場景延伸至生產制造、物流運輸、智慧商企、智慧家庭。
從行業競爭方面看,更多新興公司將參與到安防行業中。傳統安防廠商巨頭一直以來緊跟時代趨勢,涉足芯片、云平臺、視頻算法等多方面,堅持軟硬件一體化,在智能化潮流中積極提升規模與影響力。同時,隨著軟件平臺、AI技術及分析算法等在安防產品中越來越重要,一些芯片廠商、科技企業或算法公司也加入到智能安防市場中,給安防行業帶來了新的競爭。
運營商將面臨怎樣的機會與挑戰
機會一:政府安防需求持續,向二三四線城市下沉
為大致了解當前政府安防項目中標情況,筆者在中國政府采購網以“雪亮工程”中標公告為關鍵字,統計了2021年1月1日—2月28日期間的中標項目數量及其金額。
統計結果顯示,1—2月“雪亮工程”共計中標成交57個項目(部分項目有超過1個供應商),其中運營商占比54%;中標金額方面,1—2月“雪亮工程”項目成交金額達49億元,其中運營商中標金額占比高達90%,仍是“雪亮工程”主體供應商??梢?,對于超大型項目運作,運營商巨大的規模、充足的資金與強大運營能力還是能夠得到政府的青睞。
此外,通過查詢采購方所在區域可以看出,大部分采購方為三四線城市及縣區政府。整體上呈現出政府需求渠道下沉現象。根據中央政策導向,未來政府安防類業務預算將更傾向城鎮、鄉村方面。
機會二:公眾市場崛起
商用、民用市場是安防企業待開墾的沃土。智能安防滿足了不少商業客戶的升級需求,如疫情期間,一些商業用戶對紅外測溫攝像機及非接觸式門禁需求激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安全防范意識的加強,家庭用戶對安防問題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家庭用戶愿意為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紅外入侵探測器、聲光報警器等產品設備付費。用戶可直接通過手機APP隨時查看家中情況,以達到遠程照看老人、兒童以及防火、防盜等目的。
在用戶觸點方面,運營商手握豐富的集客與個人用戶資源,與視頻安防設備廠商有廣泛的合作,在發展集客與家庭業務的同時通過定制化推廣發展相關視頻安防業務,從理論上說具備先發的優勢。此外,運營商不斷強化5G網絡優勢——積極建設發展云業務疊加完備裝維隊伍,在視頻安防后端平臺及運維方面亦具備良好的競爭優勢。
挑戰:巨頭林立,競爭激烈
??低?、浙江大華等龍頭企業不僅在AI產品上積極布局,同時也在開拓無人機、AGV、汽車電子等創新業務,具有較強的橫向業務拓展能力。同時如上所述,在智能安防的推動下,大量新興互聯網科技公司、算法公司進入該行業,共同爭奪安防市場的“大蛋糕”。
然而,就行業發展來看,安防產業鏈各環節仍是分工合作、互利共贏的,與此同時行業巨頭積極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實現規模拓展與利潤最大化。故在這種行業競合的環境下,運營商如何找準自己的角色,發揮長處,在智慧安防業務中實現自身與產業鏈各環之間的互利共贏,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聲明:本文素材內容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